凤凰山机场(真的,假的: 差点儿又长征?)
差点儿又长征?
提到长征,严格地讲应该从1934年8月7日算起。根据中革军委训令,红六军团9758名指战员在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从江西遂川离开湘赣苏区,为中央红军在10月份开始的战略转移“探路”。至此,全国南方红军陆续离开了各自的根据地,踏上了后来被称之为“长征”的征途。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终结。时,到达陕北的红军三大主力加红25军,已由从南方出发时的19万余人,锐减至68000余人。
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
在人们的印象中,红军到了陕北首先是脱离了险境,即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其次是找到了落脚点,即在此扎下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然,事实并非如此,即红军既未脱离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能否建在陕北还是个问题。此说法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实实在在面临的险境。
首先,蒋介石是绝不会给红军任何喘息的机会的。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刚到达陕北,蒋介石就在西安设立西北“剿总”司令部,任命张学良为“剿总”副司令,且认为仅凭张、杨在陕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即可剿灭陕北万余红军的残兵败将。岂料,张杨与红军作战屡屡失利,东北军三个师折损于“剿共”之中,致使张杨不但“剿共“消极”,而且竟与中共建立了秘密往来。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军三大主力分别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赤匪的“全伙到此”令蒋介石兴奋不已,且认为根绝中共赤患在此一举。鉴于张杨的“消极”,蒋拟将其所部调至安徽,给“中央军”腾地方。一旦待中央军大兵压境,红军亦插翅难逃。
蒋介石和张学良
其次,红军可控制的陕北,地盘不过数县,人口不过40万。暂且不论敌军的围剿进攻,就连不足7万红军的衣食亦难以为继。早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穷困潦倒”的毛泽东不得不伸手向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借”到了5000大洋。以解果腹粮秣和御寒衣鞋之急。1935年2月20日,13000余人的红军部队东渡黄河,在“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口号下开始了东征作战行动。口号是旗号,到阎锡山的地盘里“打牙祭”才是实质。因为若不从阎锡山处搜刮点儿油水儿,陕北可真要揭不开锅了。与二、四方面军会师后,面对经济状况日益窘迫的局面,毛泽东竟写信给国母宋庆龄借来5万美元,以支撑7万红军的生计。
毛泽东在陕北保安(1936年)
由此可见,此时红军面临的状况,远未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可以踏踏实实地放在陕北的地步。敌军围困陕北红军的态势已形成,红军在陕北的生存空间已被挤压到了极限。此时红军面临的危机,远远大于当年各路红军离开南方根据地长征时的情形。换言之,如果说身居陕北的中共及红军“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并非危言耸听。
中共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且立即做出了以下决策:
1、着原红四方面军部队出击河西,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目的打通陕北至苏联的“国际通道”。一是可从苏联获取物资援助。二是在陕北无法立足时,此通道则是一条“退路”。
2、在敌重兵合围尚未形成前,红军主力必须离开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即刚结束长征鞍马劳顿的疲惫之师不得不开始新的长征。当时所策划的长征路线有二。
一是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然后南下河南和陕南,最后返回陕北。
二是进入甘南和陕南,尔后再进入河南和陕西,最后返回陕北或甘北。
上述打算曾与张杨秘密交流过,两人的态度是,立即并加快执行“宁夏战役”打开缺口,但“放弃陕北”的长征要暂缓执行。
岂料“宁夏战役”出师不利。10月底,因黄河渡口被国民党军截断,渡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部队仅有5、9、30军2.1万余人,这就是后来的“西路军”。最终结果不但“宁夏战役”计划未能实现,且在青海马家军的打击下,西路军全军覆没,仅有400余人到达了新疆。
鉴于“宁夏战役”的失败,中共坚定了放弃陕北立即进行长征的决心。但此时张学良极力劝阻中共先别急着长征,要求再等待两到三个月,届时时局定有变化,尽管当时无人知晓这个变化就是后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幸好中共接受了张的建议,决定再等待两个月,尽管陕北的红军已是“饥寒交迫”了。
张杨随后对蒋介石开始了“不屈不挠”的“苦谏”,劝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分别在10月22日、10月29日、11月27日、12月2日、12月4日、12月7日面见蒋介石但均遭蒋拒绝和痛斥。12月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参加晚宴。晚宴期间,蒋介石宣读了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见“大势已去”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得不“破釜沉舟”宣布12月12日清晨“兵谏”。
“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的山崖(现华清池“兵谏亭”处)
张杨要让中共等待的这个“时局变化”终于来到了,且这个变化来得也太突然了,突然的令中共有些始料未及。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大的令中共竟无任何心理准备……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 左起: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1936年12月25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其中第四条“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领导,在召开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加上抗日或救国)”无疑是解除了中共和红军面临的生存危机,且已 “合法化”,即不但可生存,而且可发展。此结果大大超出中共原先之预料。如果说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后来的和平解决,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对即将到来的全民抗战奠定了基础,那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后来的和平解决,也同时改写了中共的历史。
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然,至今对此事件的评价却众说纷纭。
有的说,张学良和杨虎城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之所以有“罪”就是致使已濒临灭顶之灾的中共及在陕北红军得以“凤凰涅槃”。
也有的说,张学良和杨虎城乃“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西安事变成为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至此,十年内战局面基本停止,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尽管张、杨发动“兵谏”,事先从未与中共沟通交流,更谈不上中共唆使纵容,但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救中共于水火”的作用,使在荒瘠陕北的数万红军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换言之,西安事变不但使红军“凤凰涅槃”,而且借全民抗战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以致于在事变13年后竟推翻了蒋家王朝。这也就是蒋介石嫉恨张、杨如此刻骨铭心的缘故。
西安事变各方势力的最终结局如下:
蒋介石
在接受了中共和张杨提出的六项协议后于1936年12月25日被释放回南京。1949年12月10日,“丢了江山”的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离开大陆去台湾,且再未回来。
蒋介石和宋美龄返回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机场迎接
张学良
1936年12月26日,张陪蒋到南京后被扣押,1948年被送往台湾关押。直到1990年才解除关押,前后54年。其所统领的东北军被分拆瓦解。
左图:关押在溪口期间 右图:恢复自由后
杨虎城
1937年1月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同年6月被迫出国“考察”。“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多次向蒋介石发电,要求回国抗日,遭拒绝。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戴公祠被杀害。其所统领的17路军被撤销番号。
出洋考察期间(妻子谢葆贞、儿子杨丞中、杨虎城)
中共
西安事变发生时,中共党员不到4万人,红军兵力不过5万。抗战胜利时,中共党员人数已达120万人,军队已达百万之师。13年后(1949年)夺取了全国政权。
周恩来在开国大典上(1949年10月1日)
西安事变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起到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
然,究竟谁是西安事变最大受益者或许也不言而喻吧?
* 图片来自网络 若有侵权争议将删除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