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788车友汇

西南书城营业时间(西南书城、外文书店、布克购书中心,没有人逛了吗)

频道:生活百科 日期: 浏览:725


在我来成都之前,成都有过书城的时代。




那时候世界上还没有许多独立书店、网红书店、商场书店,人们去看书买书,前往的地方是西南书城、外文书店、布克、购书中心。






那个时代“书城”确实很红,人们往往没开门就排队,进去拿本书随便坐在地上就开始读。@阿塔 记得她经常蹲在地上抄书,那些书都卖原价,不打折。




周边城市的孩子来成都也一定被带去书城,逛很久的时间,小心谨慎挑一本书,买回去,在回家的后座上读完一半。




@马哨儿 记得他十岁来成都逛书城,爬上四楼儿童区,发现全部是《老夫子》《冒险小虎队》,店员推着一车漫画在他面前走过,把他馋得不行。






五年前,我来成都之后,网红书店开始蔓延,偶尔经过这些地方,感觉它们就和我老家的图书大厦一样,日复一日地卖没有人买的步步高点读机,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离开时代。




可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2021年。网红书店都关了一大片,它们还活着,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觉得它们一定有自己的魔力,我决定进去看看。










:成都市青羊区上东大街友谊广场A座






网上找到的旧图还可以清楚看到西南书城十多年前的门头,这地方充满了人们美好的童年回忆:和大人一起消磨下午,看完书就逛街,去春熙路买许多好吃的。




现在的西南书城几乎很难被发现。先是门口修了人行天桥,再来路边的树也长大了,招牌被捂得严严实实,而且四季常青。






我以为它里面是落寞的,布满灰尘,但其实不然,木书架暖光灯,和最新潮的文艺书店几乎一样,往深处走才发现旧书店的独特味道,是一种小时候发了新课本,摞在一起散发出的纸味。






歌曲是古典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也有,《青花瓷》也有。一楼只有前半区是展书柜,后面变成了商户,结合得生硬,卖东西莫名其妙,有枕头洗面奶,有锅碗瓢盆,不管是不是和学习有关,都放在那里卖。






电梯也已经停了,写的是“升级改造”,但电梯口用书柜挡着,看得出短时间内没有改造完的痕迹。






原来的西南书城座位供不应求,人们看书大多时候是站着,现在没有那么火热,二三楼有四张桌子,也没有那么冷清,每张桌子都有读者使用。






一位老人还摆了纸笔,记了很多页笔记。






新书仍在进入,仓库里已经放不下了,就占在过道里。这些书卖不出去完全不是因为贵,它们定价反而还便宜,基本都在七折以下,结账还有满减。




只是因为人不多,和门外的春熙路相比。










:成都市武侯区高升路口






成都购书中心,号称西南三省最大的书店,也是老成都人逛得最多的书店。说名字可能还反应不过来,但说位置人尽皆知,“高升桥。”






购书中心真的大,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去,它就像一座博物馆,一共四层,每层都那么深,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大的书店。






虽然开了二十年,但它的设计一直在更新,书架是稳重的木色,点缀着黑色,见不到老旧的地方,反倒是可以入选全国最美书店的那种漂亮。






得益于面积,它的书目分类更细更全,外语分了十多类,每类都是一整个书架,在墙上也有索引,按书架找书。一些新书好书都有独立的展示区域,只是不比西南书城到处打七折。




书柜多,书店面积被分割成更小的区域,形成很多角落,放眼看不到人,但人们都躲在角落里。






大批量座位集中在靠窗和靠墙的位置,安静、隐秘、不会被打扰。






购书中心有更大的影音区,有欧美区,港台歌手区,正价一百来块一张。还卖成功学演讲视频,电视播放马云还不如手机看得清楚,声音卡卡的,画面一会一阵雪花。






音像区里无缝连接了一方黑胶馆,模仿几十年前有钱人家的摆设方式。黑胶馆还卖黑胶机、音响、钢琴、小提琴、古筝,店员说:“你可以报名钢琴课,有老师教,就在这个教室。”




不可思议,成都购书中心居然可以学钢琴。










:总府路红星路口






左边是明晃晃的“四川特产”,右边是喇叭声巨大的“光明眼镜店”,夹在其中非常不显眼的一间铺面,是外文书店






在过去,外文书店有着成都最全的进口书杂志音像CD,是总府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现在没这些了,有人说“在外文书店买不到一本外文书”,现在倒确实是这样。




一楼大面积变成了商铺,卖日用和学习用品,仅有的书是教人“如何化妆”、“怎样上网”的工具类杂志,没有新书,就像卖了很久剩下的。






电梯像列车一样哐啷哐啷哐啷驶向二楼,有免费的座位可以坐下来了。




阅读区有或高或低的座位选择,桌子有充电口可以使用,椅子是有年头的,像奶奶家门口坐了一辈子那样,让人觉得可靠,包容,放心。






二楼有一片音像区,卖DVD、唱片、黑胶,也都是国产的,没有外文的痕迹。电影最高清是1080P,一台电视循环播放央视纪录片,如果说在这里能淘到什么冷门的胶片也不见得,但有音像区的书店,总体来说挺酷。






三楼纯粹是大片的教辅区,书架矮下来,颜色饱满的试卷光滑发亮。一位中年人和我一样一层一层挨着逛,逛文学,逛社科,逛教辅,也不知道在找什么,找以前的记忆。










:成都武侯区人民南路86号








天府书城是距离天府广场最近的书店,原来的一层已经铺满了商业,卖眼镜、kindle、点读机,小天才手表模型泡在水里,代表它可以防水。书店的痕迹上二楼才能发现。






相比于西南书城和外文书店,天府书城设备设施都很老,维持着十多年前的模样,不过书店收拾得干净,书顶泛黄却毫不落灰




店员会定期把某个区域封起来进行盘点,每个书架都贴着详细的盘点记录,还有玻璃书柜,有一些精品书特别安置于此。






书城的书柜基本不会留空隙,可以留白的圆柱子也要做成书架,展示台上的书也以平铺为主,高高摞起来不会浪费空间,此处足见传统书城相比于文艺书店的实在。






二楼开了一间“书虫吧”,书虫这个说法也是时代的眼泪。里面卖饮品,二十五元一杯,昏暗的光不是很适合读书,里面三位顾客两位都在睡觉。




进门处保留着当年流行的留言墙,发现最早的一张落款是2013年。






三楼文教区铺了木地板,那种上了年头的质感,踩上去像沙石一样,咯吱咯吱乱响。




一位大叔来买课本,举着手机说要这一版,店员翻出个差不多的,说:“原版没有了,但这本书内容大概是差不多的。”打折过后,卖六十。










: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东路2号






布克是家连锁书店,最多的时候在成都有五六家。我去的这家布克在星辉东路,开了有近20年,一度成为这片区的文化中心,那时书店提供坐垫,读者拎着桌垫在楼梯上坐下,几乎坐满。




现在,鲜亮的黄色招牌已经褪色,和淡黄色的墙体融在一起,不那么显眼。






现在一楼租出去开了超市和眼镜店,只保留了二层,从入口直接上楼梯显得奇怪。




二楼重新装修过,加了一些红色圆墩座位,结结实实但是舒适,桌子只有几张,配的便宜的塑料椅子。






店面不大,书类精简一眼望穿,叫“购书中心”已经有点夸张了。书店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格局,没有加饮品区,也没有别的消费项目,誓死不在网红书店里卷,反倒清闲,与世无争。










:青羊区北大街95号






四川书市原在梨花街和染坊街之间,曾经的成都宇宙中心,2012年春节搬到了北大街,几层楼都买书,后面一层分隔成小店面租出去,招牌也换了更小的,黑体红字,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古旧。




一层商铺正在打算搬走,入口滚动播放一条出租广告,卖书人谦虚得很,介绍自己的说辞是“临街旺铺,大面积”






四川书市是书商入驻的形式,二层有许多民营书商,以前的独立书店老板自己做不起走,就搬到了书市里。




教辅占了一半,也有卖古籍和工具书,我去正赶上月末算帐,老板互相叹气,说自己这个月挣了三千:“生意不好呦。”另一个安慰道:“没得事,大家都不好。”






三楼有几家培训班,剩下的做成了库房,几位员工坐在地上打包杂志,有说有笑,生意看起来还不差。




逛了逛,挺惊喜,这里似乎是全成都最大最全的杂志铺。一般书店很少有卖杂志的,有的话也最多十来种,而且都不开封。




可这里似乎有几百上千种,而且几乎都有开封的,可以敞开看随便看,老板娘说:“只要是国内的杂志,都有。”






所有杂志统共分了ABC三个区,每个区都是三五排铁架子,杂志摞满,AB区是所有当季杂志,打7.5到8折;C区卖往季杂志,全部3折。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书城的读者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这可能就是魔力所在。




在文艺书店追求设计理念装饰美的时候,传统书店没有改变,它一如既往维持着原来的样子,一些固定读者固定下来,书城开了20年,读者老了。






最美书店评选不关注它们,网红经济也不会做,就连和商业结合也很生硬,你买你的点读机,我卖我的书,点着不一样颜色的灯,互相不为陪衬。




书城是一个不适合拍照的地方,颜色不统一,没有设计理念,甚至门上还写着“店内不许拍照”的规定。






网友评价它们是“普通的书店”,里面有一点返璞归真的意思,在这个时代像一种坚持,以不变应万变。




他们会存在,他们有自己年龄相仿的读者,这些读者和这些书店会在一起。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