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7788车友汇

小皇帝长大以后(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原因是什么)

频道:生活常识 日期: 浏览:288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原因是什么?是必然还是偶然?看到此题时,我会不加思索的告诉你。绝非偶然,肯定是必然。任何一个正常人绝非偶然死亡,而且在古代养尊处优的皇帝更不可能偶然早逝!更何况东汉一朝都是短命皇帝!且下面看我道出缘由。

东汉拜三国所赐,多数人只懂东汉末年,却不知东汉早期。东汉一共传位14个皇帝,光武皇帝刘秀63岁、刘庄47岁、汉献帝刘协53岁、这三个人也都不算短命。章帝31岁,和帝26岁,殇帝1岁,安帝31岁,顺帝3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35岁,灵帝32岁,都算短命。其中1岁的殇帝、2岁的冲帝是婴儿夭折,8岁的质帝是被毒死的刨去这三个孩童。其他6个30岁左右而亡的皇帝算是英年早逝。

导致皇帝英年早逝的局面,其实无非就是酒色过度,纵欲无节制!宫廷玉液酒一般人喝不到,皇帝虽然能喝到,但是喝多也是伤身体。这种酒越喝越上瘾,喝了还想喝。喝完以后没事儿干,就酒后寻*欲。这种欲无止境,欲罢不能就会导致身体孱弱多病。(好比感觉身体被掏空)自己的身体都孱弱多病,想想自己的精血也是先天不足。导致自己的孩子也是娇生惯养,孱弱多病。就这样一直死循环,恶性循环,自己的孩子也继续纵酒过欲,早婚早育。也同样身体恶化孱弱多病,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落后治不好病。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无法治愈这种奢靡之病!

幼帝无法把持朝政,就难免会有外戚宦官专权。小皇帝长大以后就要亲政,这些宦官外戚肯定不允。皇帝既然又开始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愁完以后我没事干,又干什么呢?我上面说了,又开始思*欲呐。比如汉灵帝,据说他当朝期间所有的宫女们都必须穿开裆裤,言下之意大家也都明了。东汉近200经历十几位君王,能活到40岁的居然只有三个人。这样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东汉时期的皇帝都是短命之君。

看完这些,我们现代人也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荒诞无度。不要等到老时两行泪,才知道身体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始于什么朝代?麻烦告诉我

为什么汉朝皇帝短命?

因为不正当的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

东汉皇帝短寿早夭的现象,在当时已经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自己的著作《昌书》中,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惜原书失传。不过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述了仲长统的论述。

仲长统认为“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

这话是说帝王将相饱食甘肥,沉迷享乐,造成身体羸弱,其子女尚未成年,早已生儿育女。后代再次重复父辈的荒*放纵。

先天不足,加上后天养护不及,势必体弱多病。自身不正当的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成为皇帝早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扩展资料

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26.71岁,相较之下,西汉皇帝的平均寿命达到37.75岁。两者相差近12年。

十二位西汉皇帝中,有两人60岁以上,五人在40-49岁之间,昌邑王刘贺34岁,三人年龄在20-29岁之间,仅汉平帝刘衎低于20岁。

在东汉皇帝中,除婴帝刘懿外,生卒可考的有十三人。刘秀终年63岁,年龄最高,其次是刘协的53岁,刘庄47岁排名第三,4人在30到39岁之间,2人在20到29岁之间,4人在20岁以下。在大一统王朝中,东汉皇帝的寿命是最短的。

从宏观上看,西汉初期,全国人口仅有1300万。经过“文景之治”,人口数量逐渐增加。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人口突破3600万,不过,武帝后期加重了兵役和徭役的负担,导致国内“户口减半”。

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数量仅为2100万。在顺帝永和三年(138年),人口再次恢复到5386万。

此后,灾害和战乱不止,人口总数略有下降,始终在4900万附近徘徊。到东汉后期,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攀升到5648万。受灾害、战争和医疗条件的局限,汉朝人口的平均寿命仅有29岁。即便如此,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仍低于当时的平均值。

凤凰网--为何大一统王朝中东汉皇帝的寿命最短 平均不超27岁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原因是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原因是什么?是必然还是偶然?看到此题时,我会不加思索的告诉你。绝非偶然,肯定是必然。任何一个正常人绝非偶然死亡,而且在古代养尊处优的皇帝更不可能偶然早逝!更何况东汉一朝都是短命皇帝!且下面看我道出缘由。

东汉拜三国所赐,多数人只懂东汉末年,却不知东汉早期。东汉一共传位14个皇帝,光武皇帝刘秀63岁、刘庄47岁、汉献帝刘协53岁、这三个人也都不算短命。章帝31岁,和帝26岁,殇帝1岁,安帝31岁,顺帝3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35岁,灵帝32岁,都算短命。其中1岁的殇帝、2岁的冲帝是婴儿夭折,8岁的质帝是被毒死的刨去这三个孩童。其他6个30岁左右而亡的皇帝算是英年早逝。 导致皇帝英年早逝的局面,其实无非就是酒色过度,纵欲无节制!宫廷玉液酒一般人喝不到,皇帝虽然能喝到,但是喝多也是伤身体。这种酒越喝越上瘾,喝了还想喝。喝完以后没事儿干,就酒后寻*欲。这种欲无止境,欲罢不能就会导致身体孱弱多病。(好比感觉身体被掏空)自己的身体都孱弱多病,想想自己的精血也是先天不足。导致自己的孩子也是娇生惯养,孱弱多病。就这样一直死循环,恶性循环,自己的孩子也继续纵酒过欲,早婚早育。也同样身体恶化孱弱多病,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其落后治不好病。哪怕是放到现在也无法治愈这种奢靡之病! 幼帝无法把持朝政,就难免会有外戚宦官专权。小皇帝长大以后就要亲政,这些宦官外戚肯定不允。皇帝既然又开始借酒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愁完以后我没事干,又干什么呢?我上面说了,又开始思*欲呐。比如汉灵帝,据说他当朝期间所有的宫女们都必须穿开裆裤,言下之意大家也都明了。东汉近200经历十几位君王,能活到40岁的居然只有三个人。这样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东汉时期的皇帝都是短命之君。 看完这些,我们现代人也要珍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荒诞无度。不要等到老时两行泪,才知道身体的重要性! 汉代皇帝为什么短命的那么多? 为什么东汉的皇帝如此短命?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一直都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存在。对于后世人而言,皇帝是高贵的、是神秘的,所以一直以来关于古代皇帝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文治武功、他们的历史功过、甚至包括他们的身世经历和私人生活都能成为后世人热议的话题。

其实、皇帝这一职业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作为一个朝代的皇帝他们面对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旦社会动乱、他们又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众矢之的,在一些争权夺位的政治斗争中、皇帝也往往会成为无辜的牺牲品。所以古代皇帝的寿命普遍都不长。

明朝皇帝除了多奇葩这个特点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是公认的寿命比较短的一群皇帝。但如果真要纵向比较的话,汉朝皇帝、尤其是东汉的皇帝才是寿命最短的一群皇帝。我们先看看下边的这张表。

东汉共享国祚196年,前后出现了14位皇帝,其实准确点说应该是13位皇帝,因为后世一般都不承认东汉前少帝刘懿的皇帝身份。在这十三位皇帝中有10个没有活过35岁,把他们的年龄平均一下、只有25岁不到,要知道在东汉时期、成年男性的平均寿命达到了35岁左右,那么东汉皇帝拥有绝对优质的生活水平,为什么平均年龄跟当时的全国平均年龄还差了一截呢?仔细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皇帝面对的是整个国家、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自然要比一般人高了很多,再加上他们整日养尊处优缺乏锻炼,长此以往、身体上就会跟不上节奏和状态,各种疾病就会接踵而至。

其次、其实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是很多人羡慕的,整日面对这么多的美女妃嫔,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个原因可能跟东汉特殊的政治状态有关。我们都知道汉朝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后宫干政、外戚专权最为严重的时期,后宫的女人们不管是有孩子没孩子的都变着法的想过把独掌大权的瘾,一旦这些皇后或者妃嫔成功上位了,就肯定会想法设法的把自己的娘家人也好、把自己的老相好也罢都提拔起来,一来二去、皇帝就被架空成了傀儡。皇帝也想掌权呀、在没有实权的情况下、稍微一反抗不是被废黜、就是被这些外戚下黑手整死,活不久也是正常情况。

汉朝皇帝为何都命短

这个问题中说纷纭,汉朝是所有朝代中皇帝数量最多,皇帝平均寿命最低的。相比之下,清朝却是皇帝寿命最长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较长的朝代(秦朝太短了),而清朝是最后一个朝代。所以说皇帝的寿命和医学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

第二,汉朝皇帝多贪*,性生活过于频繁也是导致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点把汉朝皇帝和皇后的寿命对比一下,就可看出皇帝的寿命是和当时的医学水平不完全相关的。汉朝的皇后除了卫子夫中年被陷害让汉武帝给杀了以外,基本寿命都比皇帝长。吕后在刘邦死后又统治天下多年,她死后汉文帝即位,汉文帝寿命也不长,但是他的窦皇后在他之后又经历两朝。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寿命就更短了,但他的王皇后却活了50多岁,到了汉武帝。汉武帝之后皇帝寿命都短。其中的汉成帝的皇后就是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活了84岁。 那么皇帝都寿命短,可皇太后寿命都长,不光说明当时医生水平不能完全解释皇帝寿命短,还能说明刘家基因也应该不太差(汉武帝寿命也很长)。应该说是和汉朝皇帝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止于风水之说,东西汉老刘家坐拥天下将近400年,中间出了n多荒*的皇帝却还是没丢掉皇位,在众朝代中汉朝的宫廷奢侈水平也是较高的,比如宫廷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却能站稳那么多年,风水应该是不错的吧。呵呵 东汉皇帝普遍短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毁于人祸还是毁于天灾?

东汉的所有皇帝中,只有刘秀活到了63岁,其他大部分皇帝都在30岁以前就归天了。所以说东汉的皇帝普遍都短命,其实是必然的,这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

在秦朝灭亡以后,由于多年的战乱城中的百姓人口大量减少,汉朝时期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就鼓励大家早婚早育,多多生孩子,为自己的家族繁衍后代,人丁兴旺,汉朝的皇帝也实行了这一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岁的皇帝娶了九岁的小女孩儿,因为他们过早的结婚,所以导致身体发育越来越慢,生活质量下降,身体质量也下降,没过几年以后,就因为纵欲过度而亡,大部分的东汉皇帝都有这种现象。

当时的医疗水平也十分有限,只有一些非常普通的药材可以医治皮外伤,一旦有了内伤以后就不再会医治了,当时皇帝的这个症状也算是大病了,所有的医生都不敢下手,而且那个时候也姓巫蛊之术,每当生病的时候,就会把巫婆请来为他们做法,当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只能相信这些迷信的东西了。

当然也有一点人为的因素,在汉朝时期一般都是外戚专权的,为了控制皇帝,他们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皇帝的身体搞弱,让他们无暇再理会朝政,这样自己就有机可乘了。所以才会出现后宫干政的现象,使得皇帝都年纪轻轻就死亡。

东汉皇帝为啥都无能

东汉14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刘秀,确实无能的偏多。

因为东汉皇帝的关键词是:短命、无子、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政。这三条在历史上都是有名的。 除了刘秀和刘协这一头一尾,东汉的皇帝一般都30多岁病死,甚至还有8个月的皇帝。这么早病死,一般就无子,或者皇子年幼。幼小的皇帝不能主政,于是就有了外戚和宦官的干政。 外戚是皇后、太后的家族,皇帝年幼自然要挺母亲、祖母的。而封建社会像武则天那样能干的女人并不多,他们一般会听自己娘家人的。外戚权利太大,有的皇帝会反抗,但是自己又太小,只能靠宦官帮助。有几代宦官成功诛杀了外戚,可是平叛首功太监,反而借此坐大。无论是太监还是外戚他们都不希望皇帝能干,影响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挑选继承人,本着年龄越小越好,资质越差越好的原则;培养皇帝本着能教吃喝玩乐,绝不教治国理政的原则。这样皇帝无能也就很好解释了。 以下是东汉14皇帝简介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明帝刘庄 (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时年33岁,葬于文陵。 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献帝刘协(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葬于禅陵。朝代故事:孙策霸江东、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刘备入川、濡须之战。 为什么东汉的皇帝普遍寿命那么短?

有很多是因为权臣的迫害,比如质帝、冲帝、殇帝。他们本来就是被扶植起来的儿皇帝,其命运掌控在当权的外戚手中,比如跋扈将军梁翼就害死过两个皇帝。

整体上看,是因为东汉从章帝早逝、幼主即位开始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皇帝即位早、生孩子晚、驾崩的也早、新皇帝即位的更早.....当然,过早的宫廷生活可能就是破坏皇帝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争夺大权的斗争也是不少帝王的催命符 汉朝(51)短命(3)

从秦二世时赵高开始的。

宦官也是皇帝用以加强皇权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皇帝集权专制的政治体制中,宦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宦官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特产,早在商周时代就已存在了。宦官主要负责君主及后宫的各种事务,实际上是君主和后妃的奴仆。君主为了防止他们秽乱后宫,便残忍地将他们阉割了,所以又称阉宦。宦官因腐身入宫为奴仆,故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但是,他们身居后宫,在帝王之侧,常与君主接近,由于这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在宫廷政治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一些在政治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宦官。秦汉以后,因袭古制,仍设宦官。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重要。秦二世时,宦官赵高专权,荼毒天下,很快就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西汉初吕后称制时,宦官张卿出入宫廷内外,受宣诏命,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君主自觉地利用宦官来加强皇权,则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设置了内朝,开始任用宦官参与政事。汉元帝时,宦官史游担任黄门令,由于他忠心耿耿,因而颇得元帝信任。特别是弘恭、石显二人,为人巧慧,习于政事,能探知君主细微之意,所办之事,所说之话,无不深获上意,因此很得元帝的信任,宫中大小事务,皆由他们处理。他们以中书之职执掌权柄,显贵倾朝,百官大臣无不畏惮。

皇帝之所以愿意任用宦官来加强皇权,最根本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身居宫中,孑然一身,缺乏社会权力的基础,这就是汉元帝说的“中人无外党,专精可信任”《后汉书·宦者列传》。。而宦官也只有完全依附于皇帝,忠心耿耿地为皇帝效力,以获取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的奴才和心腹,才能常保富贵和权势。另一方面,宦官“地居禁密,日在人主耳目之前,本易窥颦笑而售谄谀,人主不觉,意为之移”(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五《东汉宦官》。。所以自汉武帝以后,宦官在皇权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东汉,宦官的势力达到极点。汉光武帝为了把朝政控制在自己手中,对外戚和功臣严加防范,因而重用宦官,许多机密要事都让他们参决,而外廷三公只奏行政事而已。西汉时,内宫之官或用阉宦,或用士人,并无定制。东汉以后,内宫之官一般由宦官担任,不再任用士人。后来,尚书台逐渐演变成外朝行政中枢,内朝官则由外戚和宦官共同把持。由于皇帝与外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而宦官的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统治集团中的一股重要的势力。到后来,宦官政治终于走向了皇权专制统治的反面,成为皇权的异化物,反过来凌驾于皇权之上。在东汉、唐朝和明朝,都出现过宦官之祸。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玩阴谋,弄权术,使宫廷政治呈现出波谲云诡的局面。

东汉时,和帝以后,皇帝大都寿命短促,年纪不大就死了。所以即位的皇帝大都是幼冲孩童。皇帝幼冲,不能躬执朝政,只有由皇太后临朝称制,执掌政权。在父权制的时代,太后虽有称制之制,但却不能亲见大臣,对于太后来讲,唯一值得信任的只有本家的亲属,于是委政外家,由父兄子侄领军控政,专擅政柄。幼童皇帝不仅便利了外戚擅权,同时也为宦官势力的急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一方面是女主临政,万机殷远,称制下令,不出庭帷之间,不得不重用宦官,寄国命于刑人;另一方面是小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受外戚的挟制,极力想把皇权从外戚手中夺回来,但瞻顾宫禁内外,尽是外戚党羽,唯一可以信赖的只有随附于身边的宦官,因此便与他们密谋,发动宫廷政变,诛杀外戚。这说明了宦官专权乃是皇帝为了对付外戚和官僚大臣而培养起来的一股恶势力发展的结果。

宦官得以专权,首先得力于皇帝的信任。历代的皇帝都认为,宦官孑然一身,在社会和朝廷中缺乏权力基础,他们只有依附于皇帝,忠心耿耿地为皇帝服务,成为皇帝的奴才和心腹,才能长保富贵。但宦官专权除了皇帝的信任,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也为其提供了重要条件。皇帝为了利用他们加强皇权,常常让他们直接干预朝政,担任一定的职务。宦官控制了国家政权中枢的某个重要环节,这就从制度上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条件。如东汉的宦官具有“传发书奏”、“省尚书事”的权力。所谓“传发书奏”,就是朝廷的机要文书,皇帝的诏令、谕旨,朝中大臣以及地方的上书、奏章,均由其上传下达。所谓“省尚书事”,就是处理朝政。这两个方面都是国家政权的枢机与核心,宦官控制了它们,实际上也就控制了国家政权。唐朝的宦官担任“四贵”,不仅控制了国家政权,而且还控制了军权。明代的宦官拥有“批红”和票拟圣旨之权。他们在皇帝和政府之间承担了传达疏通的重责,这是中央枢机政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既然由宦官控制了,他们也就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机密,控制了最高权力。因为他们在向皇帝览读文件的过程中,即可应皇帝的咨询提供意见,或主动进言,从而对皇帝的决策产生影响;他们更可用传达、疏通文件之权上下其手,塞进私货,蒙蔽皇帝,专断朝政。另外,从东汉开始,宦官就掌握了军队,特别是掌握了朝廷禁军,这更是宦官专权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db:tag]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