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廊桥之乡,福满寿宁—福建寿宁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1.寿宁县简介
寿宁县,隶属福建省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东北部,闽浙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总面积共1432.97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辖8个镇6个乡,中心城区范围包括鳌阳镇全域、南阳镇的下房村以及清源镇的角林村,总面积61.64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寿宁县常住人口17.4万人。2022年,寿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42亿元,财政收入5.56亿元。
寿宁县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置县,据《今县释名》,因歼平矿贼置县,取安宁之义。仍属建宁府。是红色之乡,闽浙两省临时省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粟裕、叶飞、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是人文之乡,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曾任寿宁知县;是廊桥之乡,现存贯木拱廊桥19座,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是生态之乡,森林覆盖率71.97%,获批建设杨梅州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古银硐国家地质公园,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硒锌绿谷、中国老年宜居城市等称号;也是茶叶之乡,“寿宁高山茶”入选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先后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产茶重点县”“全国生态产茶县”。
寿宁县行政区划图
2.目标战略与总体格局
2.1 发展愿景与总体目标
发展定位:全 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闽浙多元合作发展先行区;闽东北山海协作产业新基地;闽东北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宁德市山水文化宜居幸福城。
城市性质:中国锆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闽浙多元合作发展先行区枢纽城市、闽东北生态型特色产业基地及文化旅游型城市。
发展目标:落实国家和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融入"闽浙合作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合作、山海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围绕"山水文化·休闲康养",构筑闽东北"产业新基地、旅游目的地、宜居幸福城",将寿宁建设成为开放、和谐、特色、生态的经济强县,重点发展生态型产业与特色旅游产业。到2035年,将寿宁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名城。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美誉度进一步增强,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吸引力显现,优良的生态格局基本建立,美丽寿宁率先建成,并在全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目标战略:以严控底线为措施的生态安全保护战略;以廊道联通和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格局筑强战略;以对外开放与产业创新转型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严控底线为措施的生态安全保护战略;以廊道联通和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格局筑强战略;以文化振兴与宜居建设为关键的魅力提质战略;以两镇同城与城镇圈建设为重点的空间优化战略。
区域协作:产业协作发展:全面加强企业对接,分发挥省际地缘优势,主动承接来自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势能扩散,并推动产业融合协作及合作。旅游联动发展:构建文化旅游同盟。牢固树立“文化搭台、生态牵手、旅游唱戏”的理念,加快推动寿宁与周边县市构建区域旅游同盟,并推动文旅跨界融合,谋求文化旅游的多元化发展。生态保育合作:积极推进区域生态协作。加强与周宁、政和、庆元、景宁等山区县的协同保育,并探索与周边地区开展碳汇合作。区域基础设施:协力推进闽浙边邻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市域1小时、省域2小时通达网,构筑沿海向内陆延伸的桥头堡中转地。
2.2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总体格局:两轴四廊、蓝绿交织,林田共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山水林田”综合保护治理,构筑全域自然生态基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两轴四廊、蓝绿交织,林田共生”的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总体格局
2.3三区三线
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三条控制线作为国土空间利用不可逾越的红线。
规划到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19.24平方公里;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73.83平方公里;至规划期2035年寿宁县城镇开发边界规模控制在12.45平方公里。
3.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3.1 优化生态保护格局
构建全域生态保护格局:一屏、三带、多廊、六区、多点。
一屏:洞宫山脉-鹫峰山脉;三带:蟾溪、西溪、后溪三条主要流域干道;多廊:多条生态廊道;六区:六个生态保护片区;多点:多个重要生态保护斑块。
全域生态保护格局
3.2 加强自然资源利用
水资源:提高水处理能力,促进水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能源;注意水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湿地保护:严格实施湿地总量控制,统筹协调湿地保护与利用;切实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完善湿地保护长效管理。
耕地资源:严格控制耕地量;切实提高质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推进生态化土地综合整治。
森林资源:严格限制林地转化,保护生态公益林;保证林地保护等级质量等级;严格滥砍滥伐。
山体资源:构建网络化绿地系统,形成“城在绿中,城景相融”的园林城市风貌
矿产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矿产资源安全为目标,推进绿色勘查、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矿山建设。
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4.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4.1农业空间发展格局
构建农业空间发展保护格局:一环、四片、两园。
一环:农旅融合发展环线
四片:西部林下经济示范片区、北部高山生态农业片区、东部农贸融合发展片区、南部特色农业种植片区。
两园:甜美田园综合体、现代茶产业园。
农业空间发展保护格局
4.2乡村振兴
城郊融合类村庄23个:围绕中心村对周边基层村进行合理整合,集聚发展。产业提档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29个:以村庄环境整治提升、村庄危房维护修建、违法建设拆除控制、公共空间改造等为重点。
特色保护类村庄132个:在保护特色资源的同时,进行开发利用,填空补缺,完善院落,充分凸显村庄特色。
撤并重组类村庄11个:注重安全,合理选址,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补足配套设施短板,提升设施标准。
乡村振兴
5.城乡统筹与宜居品质
5.1县域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构建中心城区-副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乡镇的空间结构,全域形成“1 1 5 7”的城镇体系网络。
1个中心城区:主要包括鳌阳镇,构建寿宁的政治、商贸、文化中心。
1个副中心:南阳镇为寿宁的经济中心,以工业新材料、汽摩装备、食品加工为主。
5个重点镇:主要包括清源镇、斜滩镇、武曲镇、犀溪镇和下党乡,其中清源镇以特色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斜滩镇以冶金工业、茶叶加工为主导产业,武曲镇以铸造、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犀溪镇以茶叶、汽摩装备、旅游为主导产业。
7个一般乡镇:包括凤阳镇、平溪镇、大安镇、芹洋乡、托溪乡、竹管垅乡、坑底乡,以特色农业、林业和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县域城镇体系
5.2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构建“一轴、一带、两心、五组团”空间结构,引导寿宁县发展向“多组团”联动转变。
一轴:城市发展轴。以梦龙大道、梦龙街、胜利街及茗溪路串联五大组团构成城市发展轴。
一带:蟾溪生态景观带。结合蟾溪生态治理、老城品质提升,推进蟾溪两岸开放空间建设,打造蟾溪生态景观带。
两心:主城功能核心:依托现有的东部新区建设,打造集行政服务、各类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复合功能中心。主城景观核心:结合三峰公园景区建设,打造城市绿核。
五组团:老城组团、东部新城组团、茗溪组团、后壁洋组团、安章组团。以自然山水与干道交通为界线,自然划分成用地功能各具特色,具有一定规模的五个城市。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5.3 完善一体化的城区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加强与高等级公路的交通联系,改造建设中心城区道路与外甩国省道连接点和连接道路。
道路网络:提升整治老城区集散路网;贯通东部新城骨架路网。
静态交通: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和结合建筑的更新改造,增加停车泊位)。
交通场站:新建东部新城客运站(寿宁汽车东站)
慢行交通:建设山水结合的慢行交通系统(三峰公园环山步道、蟾溪沿线绿地绿色走廊)。
智慧交通:推进构建智慧交通一体化平台。
城区交通系统
6.文化传承与魅力塑造
6.1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丰富保护内容,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建立包含三个层面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文物保护单位:6处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4处县级重点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 斜滩镇、犀溪镇西浦村、下党乡下党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49个 冯梦龙文化、廊桥文化、北路戏文化等。
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6.2彰显特色城乡风貌
强化寿宁“城在绿中,城景相融”的风貌特色,彰显寿宁山水人文与城乡空间格局的关系。根据寿宁自然生态基础,塑造五类特色风貌区:
现代城市风貌区:中心城区东部新城强调城市现代建筑风貌,结合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山城共融的特色风貌,通过“彰山、理水、框景、透景”的手法,将外围大山水空间与城镇空间有机融合。
工业产业风貌区:包括南阳镇、犀溪镇、武曲镇的产业集中区;强调工业特色风貌与城镇风貌协调。
宜居山城风貌区:包括中心城区老城区以及重点乡镇的集镇区,强调建筑风貌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协调,体现显山露水、城绿共融的风貌特点。
山水文旅风貌区:指银山花田等旅游服务片区。打造山水文旅特色风貌,结合自然景观、人文要素、生态田园与小镇风貌,展示“特色小镇,生态田园”的风貌特质。
魅力乡野风貌区:包括寿宁广大乡村地区,强调城乡风貌与自然山水交融,发挥田野的生态、景观和间隔等功能,营造田园风光、体现乡土特色。
7.产业发展与创新活力
7.1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
依托“大生态”,走特色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大农业”升级之路;围绕“大三祥”,走规模化、精细化、生态化的“大园区”转型之路;打响“大下党”,走全资源、全行业、大健康的“大旅游”发展之路。
7.2优化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以福建寿宁工业园区和三祥科技园为核心,统筹兼顾武曲余坑工业小区、斜滩山田工业小区、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清源叶洋铺生态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同时推进三祥新材的引领作用,围绕锆镁新材打造宁德市第五大主导产业,依托溧宁高速、235国道构筑绿色工业走廊及生态产业发展带,总体上形成“一核两轴三区”产业布局结构。
一核:福建寿宁工业园:重点发展汽摩装备、电机电器以及金属加工,并辅以食品加工、竹木制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三祥科技园:发展氧化锆、锆镁合金以及非晶合金(液态金属)等新型材料,同时拓展延伸氧化锆产业链,向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军工等领域进军。
两轴:绿色工业走廊:依托溧宁高速,打造以新材料、汽摩装备、精密铸造、电机电器等为主导产业的“绿色工业走廊”;生态产业发展带:围绕235国道,打造以生态农业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为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发展带。
三区:犀溪际武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汽摩配件、精密铸造、电机电器、金属标准件加工;武曲余坑工业小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精密铸造、绿色食品饮料加工;清源叶洋铺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生物医药等生态型产业。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8.支撑体系与安全韧性
8.1 构建交通一体化发展格局
衔接区域铁路,填补铁路覆盖空白。预留铁路建设条件,加强与周边县市的铁路联系,实现寿宁县半小时内上温福高铁目标。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完善高等级公路运输体系。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统筹预留公路重要通廊与互通出入口,确定县域国省干线总体布局方案,形成高效互通互联公路体系。
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促进综合交通服务品质提升。强化组团间的联系通道,优化组团内部道路网结构,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舒适文明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优先保障停车空间、非机动车路权,提高非机动出行环境水平及竞争力。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8.2 构建多网融合基础设施体系
打造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多水源供水系统;减少污染入河,完善排水系统;打造安全高效的绿色智能电网;建成智能通畅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清洁安全的燃气输配系统;打造绿色高效的环境卫生体系。
8.3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
防洪排涝:海绵城市理念,指导洪涝综合治理。
消防:建立消防应急体系,完善消防设施布局,提高消防服务能力。
抗震: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建立分级避难场所及救援疏散通道体系。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