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笔顺是(国字的笔顺规则)
国字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横、竖 、横、点、横。“国”规则是先里后外,具体先写外面方框的上面三笔,再写里面的“玉”字,最后写外面大方框的最下面一横。
国家的解释: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
2、国家的体面。
3、比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的组词:
1、列国,解释:某一时期内并存的各国。
2、国风,解释:《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卫风》等,称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多为四言诗。大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民歌。
国的笔顺田字格如下:
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国(拼音:guó)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国”来自“或”,始见于商代,古字形由表示武器的“戈”与表示疆界的“囗(wéi)”组成,会武器保卫邑外四方之义。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战国以后主要指国家。“国”在早期也指国都、都邑。
字源解说:
“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左图A、右图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较早的“国”。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图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
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左图B;右图5、8 亦有秦汉以后之说),“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秦代的小篆(左图C)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后隶变为左图D和楷化为图E。便把“国”变成定型的方块字了。
洪秀全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后,具有浓郁帝土思想的他也在“国”字上用了一番心思。在他看来,他所建立的“国家”的“国”字中,不应与一个表示大概或可能等“疑惑”之意的“或”字谐音,要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就得将“国”字改一下。
于是在1853年,诏令将“国”字中的“或”字改为“王”字,即左图F的字形,这样才与他自称的“天王”二字相符,同时也与他一心要代替上帝主宰一切的思想相吻合。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