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3年睡前刷手机突发失明,警惕不良用眼习惯背后的健康危机
在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智能手机,尤其是睡前长时间刷手机,可能会对我们的眼睛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则关于52岁张先生因连续3年睡前刷手机突发失明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件不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良用眼习惯背后的健康危机。
事件回顾:张先生的不幸遭遇
3月1日凌晨3点,南京市第一医院的急诊室迎来了一位焦急的患者——52岁的张先生,他捂着眼睛,痛苦地告诉医生:“我右眼突然看不见了,还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经过眼科值班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张先生右眼眼压高达58mmHg(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mmHg),角膜呈雾状水肿,前房浅,晶体混浊,医生迅速诊断为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
原来,张先生有着长达3年的“睡前必刷手机”习惯,为了不影响妻子休息,他总是在晚上10点关灯后侧俯身刷短视频,一刷就是两小时以上,经常刷到深夜困得不行才入睡,期间,他也多次出现眼睛胀痛、鼻根酸痛等情况,但休息后症状缓解,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妻子也曾多次提醒他,但他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南京市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洋解释道,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侧卧位时晶状体位置偏移,容易导致房角突然关闭,眼压瞬间飙升,这种情况如同“水管突然堵塞,水压增高冲破管壁”,幸运的是,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张先生的右眼视力恢复至0.8,眼压稳定在14mmHg,他的视神经及视野已出现部分不可逆的损伤,张先生庆幸地说:“幸亏这次及时手术保住了眼睛,以后晚上再也不关灯刷手机了。”
青光眼: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病,对视神经和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据《中国青光眼防治指南(2024版)》统计,我国青光眼患者超过2100万,致盲率高达10%,青光眼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关灯看手机已成为中青年人青光眼高发的诱因。
青光眼主要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急骤,症状明显,如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等,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的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容易被忽视。
青光眼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年龄、性别、眼部解剖结构异常、不良用眼习惯等,关灯看手机之所以成为中青年人青光眼高发的诱因,主要是因为黑暗环境下瞳孔散大,影响眼内房水循环流出,对于浅前房、房角狭窄的患者,容易造成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不良用眼习惯的危害与预防
除了关灯看手机外,还有许多不良用眼习惯也可能对我们的眼睛健康造成危害,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电子产品,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问题,不正确的阅读姿势、缺乏户外活动等也可能增加近视等眼病的风险。
为了预防这些眼病的发生,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 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隔一段时间应该休息一下眼睛,可以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或者进行远眺、做眼保健操等活动,帮助缓解眼睛疲劳。
- 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姿势:使用电子产品时,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姿势,屏幕应该位于眼睛下方约15度的位置,与眼睛保持一臂的距离,避免在摇晃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阅读或使用电子产品。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可以帮助放松眼睛,减轻眼睛疲劳,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促进眼睛内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预防近视等眼病的发生。
- 均衡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坚果等,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 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特别是对于青光眼等具有遗传倾向的眼病,更应该加强监测和防治。
从张先生的案例中汲取教训
张先生的不幸遭遇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眼睛健康,避免不良用眼习惯带来的危害,关灯看手机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对眼睛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在黑暗环境下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对于已经出现眼部不适或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人群,应该及时就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眼病,青光眼等眼病虽然对视神经和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但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视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探索更多相关信息,共同守护眼睛健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在数字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眼睛健康,避免不良用眼习惯带来的危害,通过了解青光眼等眼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眼睛,我们也应该鼓励身边的人共同关注眼睛健康,定期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共同守护我们的眼睛健康。
希望张先生的不幸遭遇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共同迎接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数字时代。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