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李嘉诚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一场商业交易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2025年3月,一则关于长江和记集团(以下简称“长和集团”)出售其海外港口资产的消息震惊了全球资本市场,97岁的李嘉诚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43个海外港口打包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这一交易不仅涉及巨额商业利益,更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事作出回应,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的复杂利益纠葛、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并提供实用的见解和建议。
事件背景与商业交易细节
2025年3月4日深夜,长和集团宣布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43个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这笔交易的总价值高达228亿美元,堪称全球港口业史上最大规模的资产交易,长和集团此次出售的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太平洋入口)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大西洋入口),这两个港口控制着全球约6%的海运贸易通道,对中国而言更是至关重要,因为中国约21%的运河货运量依赖此航道。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海运贸易的关键节点,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2024年,近1万艘货轮从这里通过,创造了34亿美元的净利润,平均每天为长和集团带来约6700万元的收益,自1997年起,长和集团就牢牢掌控着这两个“黄金港口”,并在2021年续约至2047年,这笔看似稳赚不赔的生意,却在特朗普上台后风云突变。
地缘政治博弈与美国的战略考量
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执念早已深入骨髓,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宣称“运河是美国资产”,甚至暗示要动用军事力量“收回控制权”,2025年2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巴拿马时,直接对巴拿马总统穆利诺表示:“不希望看到中国影响力持续扩张。”尽管长和集团的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美国仍将其视为“中国背景企业”。
此次交易背后,美国的战略考量清晰可见,贝莱德集团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更是美国国家战略的“白手套”,它掌控着乌克兰抵押的土地和矿产,主导着西方对俄制裁的资金流动,当贝莱德接手巴拿马港口后,美国将间接控制全球6%的海运贸易阀门,正如美国智库报告所言:“控制港口就能在贸易战中瘫痪对手——中国商品进不了港,资源运不出去,经济将不战自溃。”
美国还试图通过此次交易打造“合规化”封锁,通过私人财团控制港口运营,美国既能随时以“商业理由”拒收中国货物,又能撇清政府责任,贝莱德可以声称“港口拥堵”延迟中国货轮入港,而白宫则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长和集团的困境与商业决策
长和集团此次出售港口资产,表面上看似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通过出售这些资产,长和集团将获得巨额现金收益,缓解债务压力,并为转型新领域腾出空间,从更深层次来看,长和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对长和集团的施压已突破商业底线,尽管长和集团90%的资产在欧美,仅有10%但美国仍将其贴上“华人资本”标签,2025年初,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启动对长和港口业务的“国家安全审查”,暗示可能冻结其在美资产,面对“要么卖,要么死”的威胁,97岁的李嘉诚不得不选择“拿钱走人”。
长和集团在巴拿马港口的经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特朗普政府多次施压巴拿马“收回运河控制权”,导致长和集团在巴拿马的运营环境日益恶化,巴拿马宣布不再续签“一带一路”协议,也进一步加剧了长和集团在当地的困境。
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事件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旦这些港口落入美国等竞争对手之手,中国货船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节点时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美国可能通过提高中国货运停靠成本、实施选择性限流、加征“政治附加费”等手段,挤压中国航运企业份额,甚至利用“长臂管辖”让中国船舶“无处可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 加强海外资产监管与保护:建立健全的海外资产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对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海外资产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措施,防止其被非法出售或流失。
- 推动多元化贸易通道建设: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通道网络,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合作,共同打造中欧班列等陆上贸易通道;加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的合作,共同打造海上贸易通道网络。
- 强化现有“一带一路”港口节点: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通过技术输出和运营管理优势巩固竞争力。
- 推动国际航运规则改革:防止美国滥用港口控制权,并加强关键航道的海外军事存在,保护中国海外资产安全。
华人资本的困境与启示
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事件不仅是一起商业交易事件,更揭示了华人资本在全球经济中的困境,在西方眼中,华人企业永远是“潜在的中国代理人”,即便像约翰·李这样的“反华急先锋”,在鼓吹对华强硬时,也被同行嘲讽为“若中澳开战,你第一个进集中营”,这种血脉原罪,让海外华人沦为大国博弈的“人质”。
此次事件给华人资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 坚守国家利益:在海外投资时,华人企业应坚守国家利益,不妥协退让,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应坚守底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造福人民。
- 多元化投资: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市场或地区的风险。
-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和威胁,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事件不仅是一起商业交易事件,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它揭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大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利益纠葛,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华人资本也应从中汲取教训,坚守国家利益,多元化投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和威胁。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我们才能共同应对外部挑战和威胁,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生动的例子与贴近生活的比喻
为了更好地理解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事件的影响,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喻。
- “心脏起搏器”与“海运贸易”: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就像全球贸易的“心脏起搏器”,一旦这些港口被美国控制,就相当于美国扼住了全球贸易的“咽喉”,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心脏起搏器出现故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一样,全球贸易也会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失控而陷入混乱。
- “围堵中国的天罗地网”:美国通过控制全球港口和海运节点,编织了一张围堵中国的天罗地网,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被困在一张大网中,就会失去自由,无法逃脱,同样地,中国如果被困在美国编织的这张天罗地网中,就会失去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动权,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 “陆上贸易通道与海上贸易通道”:为了降低对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节点的依赖风险,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多元化贸易通道建设,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为了降低对某一交通工具的依赖风险,会选择多种交通方式出行一样,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贸易通道网络,中国可以在全球贸易中保持更加灵活和主动的地位。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喻,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长和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事件的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策略的重要性,希望这些例子和比喻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事件并从中获得启发。
0 留言